文化中国行丨蜀绣如何让巴蜀文明“活”在当下
成都平原“天府之国”的活千年桑蚕文明和蜀地独特的人文禀赋,孕育了“严谨细腻、文化文明气韵生动”的中国蜀绣。
从“蜀中之宝”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行丨三千年来,蜀绣蜀绣以针脚平齐、何让线片光亮的巴蜀独特语言,绣出巴山蜀水的当下钟灵毓秀,更织就华夏文明的活气象万千。
针线穿梭三千年文明,文化文明至今绽放万千姿态。中国如今的行丨蜀绣,可以是蜀绣《锦春图》中隐隐浸润的工笔章法,勾勒山水空灵,何让也可以是巴蜀油画中跳动的色彩,迸发炽烈生命力;既能承载青铜重器的古老威严,亦可化作鬓间摇曳的步摇流光。
64岁的孟德芝出生于四川成都的蜀绣世家,从事蜀绣已有40多年,在她看来,蜀绣之美既根植于巴蜀文化的沃土,又超越了地域局限。
国家级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 孟德芝:蜀绣能够展现很多方面的美,特别是我们巴蜀文化。绣大熊猫、鲤鱼,这些是跟我们传统文化有关系的。
蜀绣针法分12大类、多达122种,最具特色的属锦纹针,它源自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蜀锦:通过规则几何针迹的精密排列,模仿蜀锦织物的纹理结构,形成“针为经、线为纬”的独特刺绣效果。
国家级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 孟德芝:用铺针的方法把底色给它铺上,做经纬的坐标出来,去固定它的一些线条。不同的纹样,拴花的方法是不一样的,有些是拉花,有些铺花、晕花。
通过多个层次、不同方向的针迹交错,最终实现:移步换色、以针代织,呈现出丰富立体的织锦质感。时光的淬炼,既是每一位绣工蜕变的必经之路,更似一脉活水,滋养着针法技艺的生生不息。
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孟德芝:根据色彩的变化,它的深浅明暗我们就改进了,比如说裙子上面就铺深一点,下面就浅一点,纹样也是,不是一个颜色做纹样,而是有过渡的变化。后来又加了一些金银线,看起来更加华贵。
在持续探索中,蜀绣技艺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。20世纪80年代,四川成立蜀绣研究所,在传统双面绣基础上研制出“三异绣”,在同一绣料上实现正反异色、异形、异针法的绝技。如今,新一代从业者正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:通过AI算法生成主题纹样,设计师精心调校后,再由绣工以精湛技艺呈现,最终将数字创意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绣品,让蜀绣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得生机勃勃。
- [2025-05-13 20:42] 国家大剧院实现“百城千幕”同步直播
“第二现场” 千里共赏 - [2025-05-13 20:38] 游泳受伤 农庄赔偿2万元
- [2025-05-13 20:24] 景区免费开放,不靠门票靠什么
- [2025-05-13 20:17] 文化中国行|新展览、新活动 清明假期“博物馆热”再升温
- [2025-05-13 20:12] 图集:“非遗焕新购物月”活动启动现场再现中式文化多元消费场景
- [2025-05-13 19:53] 赶全国非遗“大集” 中外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
- [2025-05-13 19:44] 第三届浙江音乐学院国际管乐艺术节开幕 10场演出免费向公众开放
- [2025-05-13 19:36] 首批15地入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
- [2025-05-13 19:29] 沈阳启动“双百双促”助企赋能专项行动
- [2025-05-13 19:26] 古澜轩秀、发康宝等9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物质
- [2025-05-13 19:11] 国家邮政局:8月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6.2%
- [2025-05-13 18:49] 人们为何喜欢折柳相送
- [2025-05-13 18:48] 用文化IP讲好地方故事
- [2025-05-13 18:40] 从古寺庙到窑台遗韵见证黑窑厂的悠悠文脉
- [2025-05-13 18:32] 莫奈笔下的风景,百多年后仍在滋养人类的心灵
- [2025-05-13 18:26] 从古寺庙到窑台遗韵见证黑窑厂的悠悠文脉
- [2025-05-13 18:23] 福建泉州黄羚贸易有限公司召回部分黄羚牌儿童凉鞋及运动鞋
- [2025-05-13 18:23] 鹳雀楼,更上层楼
- [2025-05-13 18:21] “颍上村嫂”凝聚社会治理“她”力量
- [2025-05-13 18:14] 5个品种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